这几天,这个名字,算是彻底在网上火了,可惜不是什么好名声
事情的起点,是她跟肖同学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,法院白纸黑字判了,说肖同学在图书馆抓痒是皮肤病,根本不是x骚扰,按理说,法律给了公道,这事儿就该翻篇了
可这位杨同学呢?她不服,还在网上放狠话,说要“继续举报到底”,那架势,那口气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嚣张和炫耀,好像在说:“我不好过,你也别想好过!”
这一下,可把网友们的火给彻底点起来了,你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,怎么做事这么没分寸,大家伙儿寻思,这人这么横,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,于是,有人就去扒了她的硕士毕业论文
好家伙,不扒不知道,一扒吓一跳
那篇所谓的硕士论文,简直成了一个笑话集
有热心网友直接给她整了个“九宫格错误合集”,里面的低级错误,看得人是又好气又好笑
最离谱的,是她连“0.01%”这个数都不会算,大笔一挥,直接写成了“千分之一”,我寻思这不该是小学数学题吗?一个武大的硕士,连这个都能搞错,这书是怎么读的
还不止这些,论文里把新中国成立的年份写成了“1049年”,我滴天,直接穿越回宋代了,更绝的是,她还引用了一部根本不存在的“中国《离婚法》”来当论据,这已经不是严谨不严谨的问题了,这简直是在编造事实啊
一篇论文,漏洞百出到这个地步,居然还能顺利通过答辩,拿到硕士学位。这让那些辛辛苦苦熬夜写论文、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改半天的普通学生情何以堪
网友们都炸了锅:“这水平,连我本科的论文都不如!”、“武汉大学的审核老师当时是睡着了吗?”
可怪就怪在,一个学术水平如此堪忧的人,在学校里的履历,却“光鲜亮丽”得吓人
随着网友的深挖,杨某媛在校期间的三件“光辉往事”浮出了水面,这三件事,单独看可能没什么,但跟她那篇烂论文一对比,信息量就太大了
第一件:给企业高管当讲解员
武大有个传统,会挑些优秀学生给来访的贵宾、领导讲解校史,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上的,得是品学兼优、形象口才俱佳的尖子生。杨某媛不光入选了,还被安排去给企业高管做讲解
这机会,含金量有多高,大家心里都有数,可问题来了,一个连基础数据都算不对的人,真的能担得起这份荣誉吗?她的“优秀”,到底体现在哪儿
第二件:一个普通的寒假实践项目,被单独拎出来猛夸
大学里搞社会实践的多了去了,每年成百上千个项目,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,可杨某媛参加的那个项目,从名字上看平平无奇,结果不但获了奖,还被学校单独点名表扬,写进了大事记
那么多项目,为啥偏偏是她的?她到底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,值得学校如此“特殊照顾”?直到现在,也没人看到过那份传说中的实践报告,这操作,很难不让人心里画个问号。
第三件:剪个头发,居然上了校内媒体,还被捧上了天
这是最魔幻的一件,杨某媛剪了个短发,校内媒体立马跟上一篇热情洋溢的夸赞文章,文章里把她剪头发的行为,拔高到了“三观正”、“追求自由”、“女性独立”的高度,就差把她塑造成时代先锋了
我真是纳了闷了,不就是剪个头发吗?怎么就看出这么多深刻内涵了?这年头谁还没剪过头发?难道别人剪头是换发型,她剪头就是思想进步?这排面,怕是校长剪头发都享受不到吧
现在,我们把这些事串起来看
一边,是错误百出、连基本常识都不过关的硕士论文;另一边,是给高管当讲解员、拿特殊表扬、剪个头发都能被歌颂的“校园明星”
这种强烈的反差,才是最让公众愤怒和质疑的地方
一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她获得的荣誉,应该是匹配的,可是在杨某媛身上,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断裂,她的那些“光环”,到底是靠真才实学挣来的,还是靠别的什么东西包装出来的
她敢在法院判决后还那么嚣张地威胁肖同学,是不是因为过去享受“特殊待遇”惯了,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她转,规则在她面前不值一提
这件事发展到现在,已经远远超出了两个学生之间的个人恩怨,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
那个被冤枉的肖同学,官司是打赢了,可他承受的心理创伤谁来抚平?学校给他的处分,到现在还没撤销。他“赢了官司,却输了生活”,这公平吗?
武汉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,面对如此明确的论文问题和公众质疑,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回应。这种沉默,本身就是一种态度,它消耗的是一所百年名校的公信力。
网友的愤怒,不是没事找事,也不是单纯的“网暴”。大家真正关心的,是公平。是每一个普通人,在规则面前,能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。我们愤怒的,是那种疑似存在的“特权”,是那种把规则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傲慢。
杨某媛剪掉的,不只是她的长发,更是公众对“名校高材生”这个标签的美好想象。她写下的,也不只是一篇论文,更是一地鸡毛的真相和无数人心中的疑问。
说明:本文基于法院判决书、网络公开的论文片段、高校及相关机构公开信息整理,不涉及未证实的个人隐私内容。相关进展请以司法机关、高校等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十大股票配资公司,中股配资,股票杠杆哪个平台最好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